6月22号中午11:30,在玉泉校区教十二203会议室,第六期博士生导学沙龙凝聚态专场如期进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从事表面物理研究的李宏年老师担任点评嘉宾,与在场研究生们一同聆听周晓琳同学和沈孔超同学带来的研究成果展示分享,一同交流探讨研究成果。
图1 2016级的表面物理方向的凝聚态物理博士生 沈孔超
在外地做实验的沈孔超为了本次活动,特地请了假、早早地从上海赶回来,为在场同学展示了他在有机分子酞菁钴在金属(铜单晶)和半导体Si(111)界面电子结构的研究进展。通过光电子能谱 (PES) 研究酞菁钴/铜单晶界面的金属交换过程,确定了金属/酞菁钴之间的界面电子结构。其次,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光电能能谱(PES)研究修饰Si(111)表面,使其能够更有效的与有机分子相互接触,提升电池中的pn结的抽取效率。
图2 主讲人在讲解实验仪器的光路图
此外,沈同学还与观众们分享了繁忙日常科研外,拆装仪器的乐趣。拆装STM分析内部结构芯片,制作探针,拆装电子发生器等等有趣的事情,其实科研的乐趣也正是酝酿在这样的好奇与探索之中。
图3 2017级的纳米材料研究方向的凝聚态物理博士生 周晓琳
周晓琳为同学们展示了纳米粒子在半刚性高分子中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探究了半刚性环型链在两平行板中的受限情况。进而,我们通过分析每层中环的构象特点,并且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情况下环与环之间存在的堆叠结构。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环型高分子链在受限情况下的空间构型。周同学熟练自信的讲解风格,颇有些讲师的风范。
图4 李宏年老师在进行提问
李宏年老师在肯定两位优秀的博士生所作研究的同时,为同学们带来深刻又精道的点评。李老师结合多年从教经验,以本活动为例,指出了所有在读研究生在讲解自己研究内容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小问题,归纳如下:
1、建议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物理名词做充分的解释;
2、建议对于图像的标注说充分的口头说明;
3、 建议展示最后有一个简短的总结。
图5 物理学系第六期博士生导学沙龙参加人员合影
附:博士生导学沙龙系列活动介绍
“博士生导学沙龙"是物理学系研博会品牌活动之一,定位为小规模的师生互动交流讨论,以"师生交流、学术欣赏、科学传播、职业发展"为宗旨,内容围绕学术前沿、科研心得和职业发展等展开。旨在为系内研究生之间以及同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
文/王灵一 、方轶圣 图/陈水金
物理学系研博会
物理学系团委
2018年6月24日